锚定项目学真招 深耕光伏储配现场

——河南天通电力公司以“精准研学”加速职工技术进阶

  近日,河南天通电力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谢庄、山北站区 10MW/20MWh 光伏配储项目引发关注。作为平顶山市宝丰县新能源布局的重要一环,该项目不仅以模块化、智能化设计实现清洁电能高效存储,更成为运行车间职工深化新能源技术认知、提升运维能力的 “实践课堂”,为公司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注入双重动力。

  为让职工深度掌握储能电站运维要点,推动新能源技术与电网运维工作深度融合,10月15日下午,运行三个车间组织所辖变电站的站长及业务骨干,赴该光伏配储项目现场开展交流学习,以 “沉浸式观摩 + 精准化解读” 模式,让职工近距离触摸新能源技术的核心逻辑。

Section image
Section image

  据悉,谢庄、山北站区光伏配储项目总容量达 10MW/20MWh,选址于宝丰 50MW 光伏发电项目 110kV 升压站内,项目采用磷酸铁锂电池作为储能介质,以 “非步入式预制舱户外布置” 为核心形态,搭配直流侧电压 1164.8V~1497.6V 的智能化簇级控制储能系统,实现电能存储与调度的精准化管理。

  从技术架构来看,项目以 “模块化设计” 为关键思路:整体划分为 2 个 5MW/10MWh 储能子阵单元,单个子阵包含 2 台 2.5MW/5MWh 电池集装箱,以及 1 台集成 1 套 5MW 模块化 PCS(储能变流器)、5200kVA 变压器、高压开关柜的 5MW 升压变流集装箱。运行时,系统收集的电能经储能单元逆变升压后,通过一回储能集电线路接入宝丰 50MW 光伏项目 110kV 升压站 35kV 侧储能并网回路,有效解决光伏发电 “间歇性、波动性” 问题,为电网稳定运行搭建 “缓冲屏障”。

Section image

  在项目现场,储能电站值班员首先围绕电站当前运行状态展开介绍,从设备负载、电能存储效率到日常巡检重点,全方位呈现电站实际运营情况。随后,结合项目技术特点,值班员系统讲解全钒液流电池基础知识及工作原理,并带领学习团队深入设备区域,对站内高压设备、二次舱设备的功能特性,以及 PCS 系统(能量转换核心)、BMS 系统(电池安全管理)、EMS 系统(能量调度中枢)的协同运作机制进行逐项解读,让抽象的技术原理转化为直观的设备操作认知。

  “以前对储能系统的理解停留在‘存电工具’,这次看到电池集装箱的排布、三大系统的联动,才明白‘安全并网’需要多环节精准配合。” 参与学习的变电站站长表示。整场学习过程中,职工们 “边观摩、边聆听、边记录”,用手机拍摄设备细节,针对极端天气下的设备保护、储能效率优化等实际问题主动提问,并向技术人员请教电池寿命管理、充放电效率优化等实操技巧,在互动交流中厘清技术难点,对储能电站的结构特点、运维规范形成系统化认知。

Section image

  此次项目落地与现场学习的 “双向联动”,不仅标志着河南天通电力在新能源存储领域的布局进一步完善,更通过 “实践教学” 的模式,为运行车间培养了一批懂技术、会运维的新能源骨干人才。据了解,通过此次学习,职工对储能电站的知识储备显著提升,为决战四季度、保障冬季电网安全稳定运行,以及为后续参与新能源项目运维,推动矿区电网向“绿色低碳、灵活高效”转型筑牢技术根基。

Section image

  “项目是‘硬件支撑’,人才是‘软件核心’。” 运行三个车间负责人表示,下一步将以该光伏配储项目为标杆,持续开展新能源技术培训与现场交流活动,推动职工从 “传统运维” 向 “新能源运维” 转型,助力公司新型能源体系建设走深走实,为集团清洁能源发展贡献更大力量。

文字、编辑/ 关春霞

图片/关春霞 王朝阳

责任编辑/ 葛海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