数智赋能 助力集团电网安全高效运行——天通电力公司创业60周年系列报道之一

数智赋能 助力集团电网安全高效运行
——天通电力公司创业60周年系列报道之一
本报记者 杨航 通讯员 宋莹璐
光阴流转,岁月如歌。伴随着时代发展的铿锵步伐,天通电力公司已经走过了60年的历程,发展为拥有2611基铁塔、6座110kV电压等级变电站、28座35kV电压等级变电站、99条高压架空线路,电网线路总长407公里,“运行设备综自化、供电线路铁塔化、电力调度自动化、设备监控可视化”的全国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。
从创业到如今,面对集团各个时期的不同发展需求,该公司牢牢把安全供电作为办好企业的初心,始终不渝。
特别是近年来,按照集团党委书记、董事长李毛提出“使用新能源、发展新电网、走进新时代”的新要求,该公司以建设坚强智能电网为目标,成立集控中心,变电站从常规有人值守向智能化无人值守转变,不仅实现了现减人增效,还提高了电网故障预判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,保证矿区供电安全可靠,成为河南省煤炭系统第一家实施变电站集控管理的供电企业。
“截至目前,一矿、二矿、七矿、八矿、田庄、焦庄等变电站已成功实现集控管理。”3月15日,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说。
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持续深入
60年来,该公司始终把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放在核心位置,连续多年被授予安全生产标准化国家二级企业(电网);提炼确立了安全“五点管控”(紧盯安全重点,克服安全难点,把握安全关键点,消除安全薄弱点,查找安全空白点)管理模式;全面梳理电网薄弱环节,对照差距抓提升;完善应急工作机制,提升安全基础管理水平;锚准发展方向,向建设本质安全型企业持续发力,切实提升供电可靠性。
该公司深入开展塑造本质安全人、打造本质安全岗活动,定期开展安全培训,把安全考核作为评先树优、选人用人、奖优罚劣的前置条件,教育引导职工干安全活、当安全人。
该公司围绕安全供电难点,因地制宜进行电力工程改造。2006年至2022年,该公司完成34座变电站的综自改造升级。随着2022年高庄变电站综自改造工程全面竣工,该公司综自改造升级工作全面完成,实现了集团电力用户体验提档升级。
变电站综自改造要克服工程周期短、任务繁重等困难,还需拿出可靠的改造方案。改造期间,该公司与用户主动对接、沟通协调,采用供电出线双回线轮停、单回线错峰倒停的方式,最大限度保障用户用电。
科技赋能 电网建设提档加速
近年来,该公司针对安全供电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开展技术攻关,累计投入资金超1.7亿元,先后有40余项科技成果获省、市级科技进步奖,形成了一批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创新成果。移动互联网电力设备巡检系统、无人机辅助电网巡视系统等全面应用,有力促进了企业安全健康发展。
2016年,以省电力行业大工匠、该公司职工吕毅命名的“吕毅创新工作室”成立,切实解决了矿区电网建设中出现的多项关键技术难题,为矿区电网建设和稳定供电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。
2020年5月,该公司在110kV谢庄变电站成功部署智能巡检机器人系统,实现了室外1700个巡视点的全方位精细化监测,巡视全程只需3个小时。
2020年10月,该公司35kV程庄变电站顺利完成智能机器人巡检系统、辅助控制系统建设工作,成为集团智能化程度最高的变电站,大大提升了变电站巡视效率和安全性,有效降低职工劳动强度,进一步推动了数字化转型。近年来,该公司按照集团电网规划,先后完成程庄、二井、焦庄、尚庄、岳庄5座变电站的智能化升级改造工作。
同时,该公司与高校合作建设创新实践基地,成立电气能源自动化研究中心,成功研制出智能驱禽装置和无人机无线充电技术等;推进天通电力学院建设,打造河南省煤炭系统首家职工安全体验室;建成了仿真智能变电站、35kV线路、光伏发电新能源实训基地。
目前,天通电力公司110kV山北变电站建设项目成功投运,十一矿北风井35kV双回路线路建设圆满完成,110kV岳庄变电站智能化升级改造项目、35kV竹园变电站升级改造等多个电网建设项目正在有序建设中,为集团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奠定坚实基础。
❖文字/ 宋莹璐
❖编辑/ 宋薇
❖责任编辑/ 葛海峰